马兜铃的功效及作用

别名异名

马兜零(《蜀本草》),马兜苓(《珍珠囊》),兜铃(《本草述钩元》),水马香果(《江苏植药志》),蛇参果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马兜铃

(马兜铃)图片源于百度百科

药理作用

1、抗菌作用,马兜铃煎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史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。马兜铃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
2、北马兜铃煎剂经麻醉兔口服药,有祛痰作用。

3、用马兜铃浸剂给豚鼠作灌流,有明显的扩张支气管的作用,并能解除硝酸毛果芸香碱、氯化乙酰胆碱,磷酸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。但不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。

性味归经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【归经】入肺经。

功效主治

1、清肺降气,《本草经疏》曰:“马兜铃,入肺除热,丽使肺气下降。咳嗽者,气升之病也,气降热降,嗽自平矣。痰结喘促,亦肺热病也,宜并主之。甄权用以治肺气上急,坐息不得,咳逆连连不止,洁古用以清肺气,补肺,去肺中温热者,皆除热降气散结之力也。”

2、凉血止血,马兜铃味苦性寒,苦降泻热,寒能清热凉血,热去血自归经。可用于咯血,痔疮出血。

3、利水消肿,肺为水之上源。又主一身之表,外合皮毛。如肺为风邪所袭,气失宣畅,不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以致风遏水阻,风水相搏,流溢于肌肤,发为水肿。治用马兜铃辛散宣肺,利尿消肿。如《珍珠囊》:“马兜铃,利小便。”《千金方》载“治久水腹如大鼓者,水煮马兜铃服之。”

鉴别应用

马兜铃与枇杷叶:二药入肺,均有清降之性,对于肺热咳嗽,均可应用。然马兜铃性寒,善清肃肺热,对于肺热及阴虚燥热火盛之咳嗽及咯血者更为适宜,枇杷叶主要下气化痰止咳,对于咳嗽上气咯痰不爽之证及胃热呕哕El渴之证较为适用,其清热之力不及马兜铃,而下降化痰止咳之力较马兜铃为强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3~9克。

宜忌配伍

【和合宜忌】

虚寒咳喘及脾虚便泄者慎服。

【配伍应用】

1、配杏仁,降气止咳。杏仁降逆平喘止咳,润肠通便;马兜铃清肺热,降气而止咳,且泻大肠热邪,二药相伍,宣清并施,有降气止咳,清热平嗽之效。用治肺热喘咳,大便秘结,痔疮肿痛,均有效验。

2、配阿胶,马兜铃味苦兼辛,性质寒凉,主入肺、大肠二经。具有清肺降气之功。因肺与大肠相表里,清肠热、腑热亦清,故马兜铃亦能清肠热。凡肺热,燥热咳嗽痰喘。大肠实热,血痔瘘疮皆可用之。阿胶甘平质粘,入肝补血,入肾滋阴,长于补肝血,滋肾阴,润肺燥,还具滋阴降火止血之效。二药伍用,一清一润,补清并施,既能滋阴润燥,又可清热止咳。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,吐血。

3、配地榆,清热止血,消痔去痛,地榆苦酸微寒,入肝、大肠二经。具有收敛解毒,凉血止血之功。长于治下焦血热、便血、血痢、痔疮下血等。马兜铃具有清肺降气,清肠消痔之效。二药伍用,相使相助,功效益彰,清热止血,消痔去痛之作用增强。

4、配车前子,车前子甘淡渗利,气寒清热.性专降泄滑利,具有导湿热下行从小便出的特点。下入小肠,能泌清浊,通热闭。上入肺经,能清肺热,化痰浊。入肾经能强肾益肾。马兜铃以清肺降气为其主要特点,但在清肃之中,又具开泄之性,兼有利水消肿之效。二药伍用,相使相助,共奏清热利尿,导热下行之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