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

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呼吸道传染病多由病毒引起,也有细菌、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,近距离的咳嗽、喷嚏、说话等经空气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,常见的病种有流感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麻疹、风疹等。

一、我市2010年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概况

我市由于2009年及2010年连续两年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,麻疹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控制,2010年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了87.4除此之外,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等疾病的发病率均较2009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,其中水痘的升幅最大,到达864��由此可见,我市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仍很艰巨。

二、综合性防控措施

传染病传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、传播途径、易感人群三个传播条件,呼吸道传染病都有其相似的流行病学特点:传染源是携带该病原体隐性感染者或疾病患者;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;人群普遍易感。因此,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。

1、控制传染源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,要力求快速、明确的进行诊断,同时对病人采取必要的隔离、治疗措施。对需要报告的病例要及时进行报告,将传染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

2、切断传播途径。改善环境卫生、居室卫生、个人卫生、营养卫生习惯,提高防病教育水平;注意开窗换气,增加被褥、衣物晾晒次数;在传染病流行季节,尽量少到人口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。

3、保护易感人群。加强防病知识宣传,提高大家的防病意识;易感人群多参加户外锻炼,保持均衡饮食,注意劳逸结合,提高自身免疫力;在疾病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、减轻临床症状并发症最为有效的方法,针对老年人、儿童及体质虚弱者尤其适用。

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,如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极易引起暴发和流行,因此控制学校传染病对于整个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。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的综合性防控工作外,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:

1、严格履行《传染病防治法》和《学校卫生条例》所规定的职责,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,全面负责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。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各项规章制度,坚持每日晨检,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要及时处理和上报,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。

2、校医要加强防病知识的学习,提高业务水平,定期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,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。

3、对因病缺课返校的学生加强管理,确定无传染性方可返校,避免传染病在校内的二次流行。

4、每年要做好新生入学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,对漏种各种疫苗的学生督促其尽快补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