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之路健脾祛湿,肠鸣腹泻,中脘穴20180510

以下内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2018年5月10日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笔记,本期主题《听声音辨脾胃》。做客专家:陶琳。主要内容:健脾祛湿的方式等。

肠鸣音

肚子叫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,专有名词叫肠鸣音。中西医都认为经常肠鸣都是身体机能不协调的表现。脾虚容易生湿,湿浊较重的人可能肠鸣音就重,经常肠鸣的人容易腹胀腹泻

红小豆薏米

红小豆可利水但是不入脾胃经,没有健脾功效。薏米比红小豆更实惠,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。

干姜的作用

干姜是温中回阳第一要药,具有温中健脾、温脾祛湿的功效,它可以通过温化来达到祛湿的目的,可以很好缓解脾虚引起的肠鸣腹胀。

干姜的味道比较独特,我们可以做成膳食来服用。专家推荐一道小米干姜粥,小米本身就健脾胃补虚弱的作用,和干姜一起就即健脾又和胃,可以很好地缓解肠鸣腹胀。将2-3克干姜粉直接放入小米粥中即可,长期服用能够缓解肠鸣腹胀。也可以直接服用中成药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来缓解症状

肠鸣腹泻

《金匮要略》中提到:“有里寒肠鸣,腹中寒气,雷鸣切痛”。外感风寒是着凉后肠鸣腹泻的主要原因。生姜具有散寒的作用,我们可以用生姜泡水喝来缓解受寒引起的肠鸣腹泻,也可以用揉按穴位的方法来缓解。

中脘穴

中脘穴被称为“万能的胃药”,位于肚脐与胸骨尖连线的中点。用大拇指点按中脘穴可缓解受寒引起的肠鸣腹泻,每次点按10秒钟即可。

肚子里有水声

肚子里常出现水声,提示脾胃有水饮。水饮是一种水液代谢失常的表现,不喝水也会响,而且患者常表现为不愿意喝水、汤、粥等食物

人体内正常情况下应该有湿,正常的湿经过脾胃运化后,会变成雾的形式上升输布到我们全身,被身体吸收利用,达到滋润身体的效果。但是如果水湿过盛,就会变成水饮。

水分穴

我们可以通过“温”的方式来蒸腾身体中的湿,促使其变成雾的效果来被人体吸收,艾灸水分穴可以缓解胃部不适。水分穴是任脉上的穴位,它位于肚脐上一寸,一个大拇指的宽度(同身寸)。

艾灸水分穴可以达到健脾理气、通调水道、温化水湿、温化水饮的作用,一天一壮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