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巴的用法-方剂制剂

方剂制剂

1.治膀胱气(《本草衍义》):葫芦巴、茴香子、桃仁(麸炒)各等分。中以酒糊丸,半为散。每服五、七十,空心食前盐酒下;散以热米饮调下,与丸子相间,空心服,日一、二服。

2.葫芦巴散(《济生方》):葫芦巴(炒)、荆三棱(酒浸、焙)各15克,干姜(炮)7.5克。剂型:散剂。制法:上为细末为散。服法用量:每服6克,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,不拘时候。主治:气攻头痛。

3.葫芦巴丸(《圣济总录》):葫芦巴、附子、硫磺。剂型:上三味,捣研为末,酒煮而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服法用量: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盐汤下。主治:肾脏虚冷,腹胁胀满。(现代用法:葫芦巴60克,附子,硫磺各0.9克,为水丸,每服6克,日二次,盐汤送服)。

4.葫芦巴散(《仁斋直指方》):葫芦巴60克。为末,每服6克,茴香炒紫,用热酒沃,盖定,取酒调下。主治小肠气攻刺痛。

5.葫芦巴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):葫芦巴、破故纸、木瓜。剂型:上为细末,用大木瓜一枚,切顶去穰,填药在内,以满为度,和顶盖之,用竹签签定,蒸熟取出,烂研,用前件填不尽药末,搜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服法用量:每服五十丸,温酒送下,空心食前。(每服6-9克,日二,温开水送服)主治:一切寒湿脚气,腿膝疼痛,行步无力。

6.葫芦巴丸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>)葫芦巴、吴茱萸、川楝子、大巴戟、川乌、茴香。剂型:上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。服法用量:每服十五丸,空心温酒吞下,小儿五丸,茴香汤下。(每服6克,日二次,小儿酌减,温开水送服)。主治:大人小儿小肠气,蟠肠气,奔豚气,疝气,偏坠阴肿,小腹有形如卵,上下来去痛不可忍,或绞痛绕脐攻刺,呕恶闷乱,并皆治之。

7.治寒疝睾丸坠痛(经验方)葫芦巴9克煎水送服蜘蛛散。(蜘蛛散:蜘蛛20只,洗净拭干,放瓦上煅炭存性,研细末,分三次服)甚效。

葫芦巴

(葫芦巴)图片源于百度百科